2015年02月11日 12:24 來源:中國政府采購網 【打印】
問題1:完善的市場規則對成功組織采購活動具有決定性作用,理想中的市場規則應該是怎樣的?
多年來,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我國政府采購的相關法律制度、地方法規都在不斷完善。但就這項改革而言,即便有再多的規則,也無法脫離市場環境,無法靠“紙面立法”去約束市場規則本身。
政府采購行為中,最重要的就是以合同方式有償地取得貨物、工程和服務。政府采購的市場規則有很多方面,個人認為理想中的政府采購市場規則應該是:監管部門在退出市場干預的同時,要建立主導機制,使公平誠信的交易行為得到保護和發揚;供應商不僅要適應各自行業的競爭和生產銷售模式,還要有參與政府采購競爭、適應政府采購規則的意識。
問題2:在日常組織采購活動的過程中,貴單位為維護市場規則做了哪些事(舉例說明),有哪些經驗和困惑?
在政府采購實踐中,遇到的明顯問題是無法靠“紙面立法”去約束市場規則本身。例如,單一來源采購方式的適用情形之一是只能從唯一供應商處購買。多年來,各級財政部門都會很慎重地審批單一來源采購方式,對這個“唯一”供應商的鑒定,執行上很費心思。
但事實上,實踐中有不少項目就是這樣,可能因為技術復雜、金額小、利潤低等原因,造成市場上的供應商不是唯一,但參與競爭的供應商卻只有一兩家。還有一些服務類項目,比如邀請科研院校參與氣象、環境研究分析,邀請知名學院進行教育培訓,點對點地邀請都很困難,何況還要要求這些單位按照政府采購程序參與競爭。這就是說,即便有紙質上的規定,卻無法改變某些行業現行市場的發展情況。
問題3:操作機構作為聯系采購人、供應商的橋梁和紐帶,應該怎樣身體力行地執行市場規則?
交易主體應該共同遵守和維護市場規則,很多行為準則也是在市場交易過程中逐步形成的。就市場競爭而言,對于熟知政府采購規則的供應商,如信息化、家具、公務用車等方面的供應商,他們較早地參與政府采購活動,多年來已慢慢將行業競爭和政府采購競爭方式相結合,較為規范。但新起的政府采購服務類供應商,這方面意識還比較差。比如教育培訓、清掃保潔、食品配送類企業。我們公司通過執行多個類似項目,發現很多業界的大企業卻習慣于傳統的普通消費市場,在政府采購活動中難以勝出。
以食品采購和配送項目為例,一些配送企業有很強的實力,有遍布各地的倉儲基地、自有的配送冷藏車、發達的物流鏈和信息化管理系統,向大型賣場、超市送貨都沒有問題。可以說,這些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是佼佼者,也完全適應這個行業的市場規則。其原來面對的普通消費者或大賣場,往往通過雙方直接議價的方式來進行交易。但在政府采購招投標活動中,常常因為不熟悉政策法規、不會制作投標文件而難以體現自身實力,無法在評審過程中勝出。為了幫助這些企業盡快適應政府采購要求,我們在操作教育行業和機關食堂的大宗食品采購及配送項目時,就多次向這些企業發出其投標項目的“溫馨提示”。告知這些投標供應商,注意開評標時間、如何密封投標文件、如何針對項目制作投標文件,體現企業實力。如何將市場競爭方式和政府采購的程序規則相結合,是他們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。
問題4:完善市場規則需要相關各方共同努力,您對監管部門、采購人、供應商、評審專家等有哪些希望或者是建議?
市場規則的建立、形成和完善,是多方參與的過程。比如工商、稅務的監管、質量標準的規范制定,行業主管或行業協會的價值主導,光依靠政府采購的當事人是不夠的。成都市在幾年前就由工商局信用中心牽頭,建立供應商誠信體系,聯合相關主管單位,公開披露企業的工商、社保、公積金、法院判決書等多方信息,并嘗試將這些信息綜合為企業征信報告,納入政府采購的評審考核中,這是一個很好的嘗試。另外,對評審專家等個人,也可以作個人信用記錄。
© 1999-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版權所有 | 聯系我們 | 意見反饋 | 京ICP備10046031號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