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審采購需求 嚴控隨意廢標
2019年10月17日 08:50 來源:政府采購信息報 【打印】
當前,廢標是影響采購項目進度、造成采購周期長、效率低的一個難點問題,應當高度重視,認真查找原因癥結,深入研究對策措施,著力降低廢標率,提高采購效率。
四類問題已成廢標主因
采購需求不合理。一是技術參數傾向性,或將特定企業的產品指標作為需求技術參數,或將只有1家企業獨有的技術指標作為必須響應的星號參數,導致其余供應商無法參與投標。二是資格條件排他性,有的要求交貨時間急,只有提前準備的企業才能按時交貨;或要求投標企業提供特定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,多數企業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檢測;或隨意要求提供樣品和現場測試,加大了企業投標難度和投標成本;或要求提供與采購項目無關的保密資質、特定資格證書等,排斥其他潛在供應商。三是需求不明確完整,或采購項目需求內容不明確具體,缺少技術方案、功能要求、交貨地點等基本內容,投標人難以測算報價。四是采購預算低于成本,項目編制預算時沒有認真調查市場價格,評審時因所有投標企業報價超預算廢標。
采購文件不科學。一是廢標條款過多,有的招標文件有幾十項廢標條款,投標人稍不注意,就會因個別地方漏簽字、部分內容未按要求排序等細節問題被廢標;二是評分標準不合理,有的評審條款具有明顯的傾向性,個別評分項分值過高,讓投標人覺得招標活動不公平,因而放棄投標;三是內容前后矛盾,有的招標文件語言表述有歧義,有的文字與表格內容不一致,有的技術參數指標與評分標準技術指標內容相矛盾,讓專家無法進行評審,只能修改招標文件后重新組織招標。
企業參與不積極。一是有的采購項目金額小,招標地點偏遠,異地企業一般考慮到投標成本費用不愿參與;二是有的招標機構為了縮小競爭范圍,故意簡化招標公告內容,不明確采購項目技術參數、交貨時間地點等關鍵內容,人為造成外部不了解項目真實情況的供應商不敢參加投標;三是有的招標機構要求投標人必須到現場購買標書,有的縮減招標文件發售時間,有的要求購買標書時必須攜帶營業執照等原件,還有的勸阻已購買標書的放棄投標,人為設置困難和障礙,排斥有效競爭。
專家評審不盡責。有的專家責任心不強,為了減少工作量,形成了“資格審查先廢幾家再說”的錯誤思維,千方百計挑企業毛病廢標,有的企業由于一些非實質性原因也被廢了標;有的專家違規與供應商相勾連,為了幫助中意的供應商中標,想方設法找理由將其競爭對手廢標;還有的專家在項目廢標后沒有發揮專業特長,幫助招標機構分析廢標原因,提出改進意見,導致有的項目多次招標反復廢標。
防范隨意廢標對癥出四招
嚴格審核采購需求。一是對采購需求的完整性、采購預算的合理性進行審核,不符合要求的應退回需求單位修改。二是對采購需求中的資格條件進行審核,如果設置的特定資格條件要求與采購項目無關,應通知需求部門予以取消。三是對技術復雜的項目,應重點防止資格條件排他性和技術指標傾向性,可采取招標前先公示資格條件和技術參數的方式,由廣大供應商對采購需求的公平性進行評判,認為不合理的可提出質疑,再根據供應商質疑情況組織需求部門和行業專家進行論證,從源頭上確保采購需求合理,能夠吸引供應商參與投標。
嚴密編寫采購文件。一是采購文件語言文字表述要嚴謹、準確、避免出現歧義和前后不一致。二是采購文件格式要規范,要求應清晰,對重要事項和廢標條款應作出重點提示,防止供應商因對采購文件理解有誤被廢標。三是采購文件內容不得有違規、歧視性條款,不得通過不合理分包、制造商授權、特定業績要求、設置排他性評分標準等方式,排斥潛在投標供應商。
嚴防限制企業投標。一是嚴格按照法定要求格式、內容和渠道發布采購公告,向所有潛在投標人提供完整、準確、相同的采購信息,不得在投標人購買招標文件時設置各種不合理障礙。二是允許投標人通過網上下載、郵寄等多種方式獲取招標文件,減少企業購買招標文件的成本開支。三是抽取供應商數量不足時,應通過網上發布公告方式,征集更多供應商參加投標競爭。四是出現廢標情況時,應當要求評審委員會在評審報告中說明原因,由于資格要求、技術參數排斥限制其他投標人的,應當予以修改。
嚴禁專家隨意廢標。一是評審專家認為投標文件未實質性響應招標文件時,應當要求專家與投標人進行現場溝通確認,告知投標人廢標理由,投標文件非實質性條款遺漏、誤填的,不得廢標。二是招標機構應當監督評審專家的行為,對專家判定企業廢標的理由和依據進行復核,防止專家不按招標文件規定評審,隨意判定企業廢標。三是落實專家評價制度,記錄專家職業操守、履職盡責情況,對違規違紀、責任心不強的專家及時清退出評審專家庫。 (廖鴻志)
相關文章
- 采購需求是否合法合規要經得起“推敲”2018-10-12
- 采購需求編制探析2018-01-22
- 采購需求2015-03-02
- 山東省發布政府采購需求5600多條2015-12-30
- 公車改革力度加大 政采需求值得研究2014-12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