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動PPP實現更高質量發展
2018年05月28日 10:33 來源:中國經濟報 【打印】
2017年是PPP規范發展之年,也是監管深化的一年。過去一年PPP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?如何夯實PPP事業發展基礎,推動PPP事業行穩致遠?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,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(以下簡稱PPP中心)負責人對此給出了答案。
立規矩、劃紅線、控風險
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,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。防范風險是永恒主題,從長遠、根本來看,必須加強制度建設,形成長效機制。PPP中心負責人表示,2014年以來,財政部按照黨中央、國務院的決策部署,堅持問題導向、創新導向、效率導向,會同相關部門在公共服務領域統籌推進PPP改革,法律、政策、指南、合同、標準“五位一體”的制度體系初步建立,基本做到了改革路徑明確、流程明晰、標準可控,具有可操作、可執行和可延展性。
為了促進PPP事業可持續發展,財政部把2017年定位為PPP改革規范發展年,出臺了一系列規范地方融資平臺、政府投資基金、政府購買服務和PPP管理的文件,指出了亂象,劃出了紅線,重申了規矩。PPP中心認真落實財政部工作要求,堅持把建章立制擺在首位,補齊政策短板。推動印發專家庫管理辦法、咨詢機構庫管理辦法,加強利益相關方合規管理。組織出臺綜合信息平臺信息公開管理暫行辦法,推動信息對稱,保障公眾知情權、監督權。支持發布農業領域PPP實施意見、規范開展PPP項目資產證券化有關事宜的通知、運用PPP模式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,鼓勵行業及細分領域PPP規范發展。
規范是為了更好的發展。去年11月,財政部發布了《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》,進一步規范PPP項目運作,防止PPP異化為新的融資平臺,堅決遏制隱性債務風險增量。一是明確了新項目入庫標準。不適宜采用PPP模式實施、前期準備工作不到位、未建立按效付費機制的不得入庫。二是明確了已入庫項目清退標準。未按規定開展“兩個論證”、不宜繼續采用PPP模式實施、不符合規范運作要求、構成違法違規舉債擔保、未按規定進行信息公開的項目應予以清退。三是落實責任主體。明確各省級財政部門要切實履行項目庫管理主體責任,統一部署轄內市、區、縣財政部門開展集中清理工作。PPP中心按照財政部要求,開展全國PPP示范項目核查清理工作,為各地項目管理庫清理工作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。
抓規范、嚴監管、正引導
PPP中心負責人表示,為防止實踐走偏異化,2017年財政部采取了一系列具體舉措,加大“偽PPP”曝光力度,強化正面引導,初步達到打假糾偏、健康發展的目的。PPP中心配合相關部門開展了大量細致工作。
一是規范項目管理。開展農業、文化、體育、水務、地下綜合管廊領域調研及違規項目核查,確保項目落地不打折扣、不違規矩。開展全國示范項目規范發展調研,赴15個省市、29個區縣進行實地調研,函調17個省市。完成前三批示范項目督導,逐步公開第三批示范項目信息。組織第四批示范項目和以獎代補評審。記者了解到,全國共有1226個項目申報第四批示范項目,涉及總投資2.12萬億元。經過20個部委聯合組織外部專家評審,共選出396個示范項目,占全部申報項目的32%,投資總額7588.44億元。對比第三批示范項目申報評選情況,第四批申報數量增加52個,申報投資額減少1800億元,入選項目數量減少120個,入選投資額減少4120億元,更加強調項目實施的規范性和高質量。
二是強化信息管理。推進全國綜合信息平臺功能升級,完善平臺開發,強化管理功能。加強大數據應用,統計分析全國財政承受能力數據,以數據回應社會關注熱點。啟動咨詢機構自律建設,建立咨詢機構庫管理規則,首批入庫405家機構,召開入庫機構工作會,發起行業自律建設,簽署自律倡議書。優化專家庫管理流程,完善信息填報,建立績效考評管理體系。建立全國統一的PPP大市場,定期發布中英文季度報告。記者了解到,截至2018年3月底,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已收錄項目7420個、投資額約11.5萬億元,覆蓋19個行業領域、31個省份及新疆兵團。其中,已落地項目3324個、投資額約5.5萬億元,落地率44.8%;共推出四批1009個示范項目,投資額約2.3萬億元,落地率為83.5%,民營企業參與率近四成。
三是抓好宣傳推廣。組織召開第三屆PPP融資論壇,以“新理念、新思想、新動能——打造PPP合作命運共同體”為主題,全面總結過去4年PPP改革實踐經驗。利用微信及網站平臺宣傳PPP改革實踐經驗,邀請全國兩會代表、委員談PPP發展,講好“PPP砥礪奮進好故事”。加強對各級黨政領導PPP改革理念培訓,樹立正確政績觀。聯合行業部委加強對政府、專家、咨詢機構等進行實操培訓和交流,統一思想,提升認識、提高能力。加強典型項目、典型區域、典型經驗總結宣傳,發揮示范引領作用。
促開放、謀合作、強發展
PPP中心負責人表示,PPP中心秉承“合作共贏”的理念,整合各方資源,發揮各方優勢,積極促進PPP大市場、大平臺、大合作,著力構建PPP生態圈。
一是加強國內合作。與北京大學、中央財經大學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合作成立研究機構,加強政策理論研究。與中國建筑、中信集團等開展戰略合作,發揮國有企業示范引領作用。與新華網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,加強與路透社、彭博社等國際媒體溝通,宣傳PPP改革理念,引導社會輿論。與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、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建立PPP資產交易平臺,豐富融資渠道。
二是推進國際合作。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起草金磚國家PPP良好實踐,寫入《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》。與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(UNESCAP)簽署合作備忘錄,籌建亞太PPP合作網絡,聯合推進亞太地區PPP模式和基礎設施建設。與世界經濟論壇(WEF)簽署合作備忘錄,聯合起草《通過PPP模式促進“一帶一路”國家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白皮書》,把PPP和“一帶一路”納入冬夏季達沃斯論壇。協助亞洲開發銀行(ADB)開展市場透明度研究,與可持續基礎設施基金聯合召開SOURCE系統培訓會。與世界銀行(WB)等合作開展PPP水平認證。履行全球基礎設施基金(GIF)中國秘書處和全球基礎設施中心(GIH)中國聯絡中心職責。與英國繁榮基金合作開展物有所值研究,赴英國開展專題調研。落實與韓國發展研究院戰略合作協議。加快與亞太和非洲國家對接,促進政策互通,支持中國企業“走出去”。
相關文章
- 寧國市PPP工作收到國務院辦公廳表彰2018-05-25
- PPP財務測算之無形資產和攤銷問題2018-05-24
- 江蘇省PPP落地率52% 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8-05-24
- 烏魯木齊市四項措施進一步規范推廣PPP工作2018-05-23
- 富順縣財政局加強PPP中介咨詢機構管理2018-05-23